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兰陵县中医医院新院室外环境规划设计

2025-09-18 发布
首页 / 设计类 110 0 0

南京匠森

积分:46

私信

本帖最后由 南京匠森 于 2025-9-26 15:50 编辑

     
项目概况

兰陵县中医医院新院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泉山路西侧,总规划占地约180亩。项目定位为集临床、科研、教学、康复、医养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旨在打造立足兰陵、辐射鲁南苏北区域的中医药特色医疗高地。基地交通便捷,毗邻泉山自然山体,具备依山就势、构建生态疗愈型园林式医院的优越条件。

▲总平面图
▲主入口

设计思路

兰陵县中医医院新院景观设计以中医哲学“五行相生、包容平和”为核心理念,将传统中医文化与现代医疗功能相融合,构建兼具人文关怀与生态疗愈功能的景观体系。设计以“人本性、生态性、文化性”为导向,在满足医院面向人群需求基础上,打造就诊配套、办公休闲、科普疗养、文化纪念等多样的功能空间,营造温馨、静谧、富有中医药文化内涵的花园式疗愈载体,形成了舒适的疗养教研环境。

▲丹溪园水景

· 空间结构整合依据建筑组团关系打造就诊配套、休闲交流、康养科普、文化展示等多元功能区,增强空间逻辑与使用效率。

▲空间策略

· 中医文化转译通过双轴组织,将建筑组团间的零散空间有机整合,形成连贯而富有节奏的景观序列,增强空间导向性与场所认同感。东西文化轴:自东门起,经“中医赋”景石、岐黄问答雕塑、黄帝内经水景墙,至百草园,形成中医药文化展示与体验序列;南北文化轴:由南入口“名医赋”景石延伸,经悬壶济世雕塑、中草药特色铺装地刻、中医文化柱,构建中医历史与精神的叙事脉络。

▲文化轴线图

· 生态技术融合巧妙利用场地高差,结合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生态技术,构建绿色基础设施,提升微气候调节能力与可持续性。

▲种植策略

亮点空间与特色节点

· 人本流线与高效交通系统

①贯彻“医患分流、洁污分流”原则,优化平面流线,确保医疗流程的高效与安全;
全方位无障碍设计:设置无障碍坡道、盲道系统及休息平台,确保行动不便者安全、便捷通行,体现全龄友好理念。
③通过地面停车场、地下车库与非机动车库的合理布局,构建复合立体的交通系统,兼顾日常就诊与急救通道的便捷可达。

▲无障碍坡道
▲院区停车场
▲非机动车停车棚
▲非机动车停车棚

· 高差处理与人性化细节

阶梯式花池:通过阶梯状种植池消化场地内部高差,形成自然过渡的立体景观界面,同时强化文化节点的视觉层次感。
②功能化户外设施:设置室外吸烟亭等定制化设施,规范行为空间,改善院内环境质量。设置门球场等康体空间,融入“动静结合”的中医养生理念,拓展康复辅助功能。


阶梯式花池

▲室外吸烟亭
▲康养门球场

· 三色救护通道:分级救治的视觉管理
     
急诊区域通过颜色分级标识救治通道,优化流线组织,确保急救效率,提升空间识别性,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维

▲三色救护通道
  
· 中医文化雕塑群:艺术与叙事的融合
我们通过一组主题鲜明、布局有序的雕塑与景观设施,系统性地构建了医院的中医药文化叙事体系,将艺术观赏、文化教育与空间体验融为一体。

杏林广场——医德精神核心区
作为院区的文化核心,杏林广场以唐代药王孙思邈“悬壶济世”主题雕塑为视觉焦点,弘扬大医精诚的崇高医德。广场地面辅以中草药特色地刻,对常见中草药进行图形化、科普化呈现,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周边设置的中医文化图腾柱,以抽象化的艺术语言刻绘中医经典理论或符号,形成强烈的场所仪式感,共同构成一个弘扬中医精神与知识的户外文化展厅。

▲杏林广场
▲中草药文化地刻
▲中草药文化地刻
  
岐黄问答景墙——医典传承叙事轴
位于一号楼西广场,以“岐黄问答”组雕为核心,生动再现黄帝与岐伯论医的经典场景。雕塑背后的水景幕墙镌刻《黄帝内经》 精华条文,水流沿文字滑落,寓意中医智慧源远流长。此节点巧妙地将高差处理为阶梯式花池,实现了功能、景观与文化的统一。

▲岐黄问答雕塑

外围景观带——制药工艺展示廊
于外围道路绿化中散点布置“童子煎药”与“碾药”雕塑,细腻展现传统中药炮制工艺,在往来流线中不经意间传递中医药文化的匠心精神。

▲童子煎药雕塑
▲碾药雕塑

本项目通过“理念—空间—细节”三位一体的设计策略,将中医文化、生态智慧、人性化关怀与医疗功能深度融合,营造了一个集文化展示、生态疗愈与高效运营于一体的花园式中医院环境,为医护人员、患者及访客提供了温馨、静谧且富有人文关怀的疗愈空间。

使用道具 举报

南京匠森

积分:46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