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古运河宝塔湾东岸,文峰塔下,运河水脉、历史文脉和城市发展脉三脉在此交融。本次城市更新以城市三脉融合为关注点,在保护与发展间寻求平衡,力求重塑一处承载历史记忆、激发当代活力、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文化高地。 规划以“一轴、一环、七通廊”为骨架,文峰塔为神圣原点,一条南北向的“运河文化主轴”纵贯场地,强化其作为场所核心的统领地位;滨水环形廊道串联起水畔民居、滨水广场与历史地标,营造沉浸式文化感知场域;七条通廊联通三脉,从运河畔延伸至腹地,将文脉和城脉深度融合。 文峰新生,城中村有机焕活: 文峰村改造采用“织补型”更新策略,保留老街巷格局与传统民居风貌,以“微更新”手法植入创意商业、精品民宿与特色餐饮,打造“文峰里”沉浸式文创街区。粉墙黛瓦间,市井烟火与时尚潮流共生,历史基因与当代生活相融。 工业锈带转化文化秀场:鬃刷厂、皮革厂等老旧厂房通过结构加固与适应性改造,成为“运河工坊”艺术聚落。非遗工坊在此传承匠心,当代艺术展览激发思想碰撞,创意设计工作室孕育灵感。斑驳墙体与钢铁桁架成为讲述工业往事的独特背景,工业遗存蜕变为充满张力的文化容器。 扬农智核驱动科创未来:依托场地西翼的扬农化工集团研发中心,高起点规划“运河创新港”,吸引绿色科技、智慧设计等新兴产业集聚。配套建设孵化器及高品质交流空间,打造驱动片区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引擎,实现“城、水、文”三脉的深度融合。 生态与人文交织的可持续图景:依托古运河和区内水系打造蓝绿交织的生态廊道。滨水空间通过生态化驳岸改造、雨水花园和乡土植被恢复,提升韧性并优化生物栖息环境。七条通廊构建连续的慢行网络,串联各功能板块,营造舒适宜人的city walk体验。 本次文峰塔片区更新,是一次对扬州深厚运河文明基因的深情解码与创新表达。它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再造,更是城市记忆的存续、产业动能的转换与社区活力的重生。千年运河之畔,历史塔影之下,升腾起属于新时代的蓬勃气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