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30名大学生中,采用ABAB交叉设计,开展为期8周(周次1、3、5、7为主动学习,2、4、6、8为被动学习)的四项盆景疗愈干预(松土与施肥、山水盆景制作、树木修剪、盆景移栽),通过SCL-90量表评估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因子,并测量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及脉搏等生理指标。结果显示,被动学习模式下仅在树木修剪环节实现躯体化(p=0.039)和人际关系敏感(p=0.025)两项心理因子的局部显著改善,而其他环节变化未达显著;主动学习模式中,所有盆景项目均在抑郁(p=0.007)、焦虑(p=0.010)、躯体化(p=0.012)、强迫(p=0.016)及人际关系敏感(p=0.025)等心理指标上获得显著下降,且心率(p=0.008)、收缩压(p=0.005)、舒张压(p=0.015)与脉搏(p=0.026)也显著改善。此外,两种模式自第4周起均出现疗效累积,且主动学习的累积幅度最大,表明持续干预可进一步巩固身心健康增益。研究证实,主动参与式盆景疗愈作为一种低成本、易推广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双重且累积的调节效应,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实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