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选取秋茄(Kandelia obovata Sheue&al.)、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 (L.) Savigny)、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 (L.) Blanco)、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 (Forssk.) Vierh.)4种红树植物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PEG-6000试剂配制0(CK)、20%、30%、40% 4个浓度梯度模拟干旱胁迫环境,系统测定了7种生长指标(株高、地径、叶片数、根系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13种生理指标(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及8个叶绿素荧光参数),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深入剖析。 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影响了4种红树植物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4种红树植物在干旱胁迫下具备一定的抗旱能力,低浓度(20%) PEG-6000处理时株高增量、地径增量、叶绿素含量等部分指标有所上升。在高浓度(40%)PEG-6000处理下,叶绿素含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叶绿素含量整体下降趋势,但木榄则出现上升趋势,而胡萝卜素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而白骨壤则显著下降;可溶性蛋白与游离脯氨酸两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则整体呈上升的变化趋势;丙二醛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较小,而桐花树MDA含量则出现下降,其含量变化表明4种植物对干旱胁迫有较高的耐受限度;此外,白骨壤和桐花树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不明显,而秋茄与木榄则有明显变化,但Fv/Fm的变化则均相对不明显,这些变化反映了秋茄和木榄的光合作用效率出现下降、干旱胁迫响应及光合机构损伤程度相对较大。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种植物的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白骨壤>桐花树>木榄>秋茄。该研究为红树植物在遗传育种、生态修复中的树种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为后续深入探究红树植物抗旱性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了基础,强调了应全面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和建立统一抗旱性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湛江科技学院-朱振远-LADDEPB202500023456.pdf
(870.67 KB, 下载次数: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