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武汉长江支流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整治工程(一期)

2024-08-09 发布
首页 / 设计类 758 0 0

antjaaaaaa

积分:64

私信

本帖最后由 antjaaaaaa 于 2024-9-18 08:26 编辑

项目概况:
  武汉长江支流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整治工程(府澴河滨江公园)位于武汉市长江新区府澴河出口河段,其中一期工程位于基地中武广铁路与谌家矶大道之间,在长江主轴景观带上,是连接长江新区与老城区的门户枢纽和服务展示区。
  一期工程以“江河汇聚,十里景廊”为形象定位,采用大尺度、大色块、大线条设计手法,打造野趣盎然、畅想未来的长江新区画卷。项目基地原本是一个被各种城市道路、高铁、桥梁、管线所穿越分割的支离破碎的滩地。工程实施后有效提升区域的防洪功能,系统缝合滩地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自然野趣的休闲娱乐空间,为新区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底。
设计充分考虑季节性水位变化因素,按照洪水变化规律,以耐淹植物为主,系统搭配乔灌草等多种植物,形成自然野趣的休闲江滩。值得一提的是,堤顶路绿道临水侧,沿线种植一排樱花,待到春季樱花盛开时,公园将形成绚烂的樱花堤顶大道。​项目主打生态体验、自然教育以及滨水休闲,强调全龄共享、功能融合,实现了场地破碎空间的整合联通、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提升、以及滨水活动空间的多元化发展,成为武汉市健康活力的周末乐园、新区展示的城市客厅、自然引领的生态福地。

设计思路:
一、问题与挑战
  1、交通不便,基地被多条主干路切割,滩地空间破碎,桥下空间杂乱
  整体项目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新区府澴河出口河段,范围为汉口张公堤与新河之间区域。其中一期工程位于基地中武广铁路与谌家矶大道之间。基地周边交通不便,通过基地的大都为高架穿越性主干道,车行、步行交通可达性差,给设计、施工及使用带来极大困难。轨道交通1号、21号线以及三环线、沪武高速、江北快速路、解放大道等城市主干道路穿越基地,将江滩生态环境分割的支离破碎,道路系统无法连通(图1)。
  2、一线临江,有季节性被淹风险,缺乏亲水空间,水质有待提升
  基地紧临府澴河出口河段,直面长江,有较高的季节性被淹风险。基地内没有亲水空间,园区内缺乏车行交通与步行交通体系。现状面源雨水全部直排入河,没有经过有效的净化处理,入河水质有待提升(图2)。
  3、生态基底破碎,生态廊道尚未行成,林冠线单调呆板
  基地内植被生境有一定基础,但绿化空间被交通分割、破碎,没有行成良好的生态基底和廊道。植物长势杂乱,缺乏完整的林冠线规划(图3)。

二、核心议题
  基于场地问题以及上位规划分析,总结本项目核心议题:
  1、交通联通、片区联动
  对外交通方面:从城市规划角度看,项目所在地的谌家矶片区,位于长江主轴景观上,是连接长江新区与老城区的门户枢纽和服务展示区。基地西南部规划以居住和公园为主导功能;东南部主要承担区级商务办公、商业和公共服务中心、居住和城市公园的主要功能。设计梳理基地被轨道交通、高速、快速路、城市主干道等城市道路穿越的困扰,通过堤顶绿道连接城市道路,保证对外交通的通达性,有效提升区域公共服务品质。
  对内交通方面:设计串联复杂的现状交通和规划交通网络,保证场地的高通达性,分级规划场地人行、车行多级交通体系实现交通网络与功能片区高效连通、融合联动。设计多样化的滩地步行网络,创造丰富的亲水洄游空间(图4)。
  2、弹性景观、内外渗透
  根据场地季候性水位变化,设计弹性景观,以耐淹植物为主,系统搭配乔灌草等多种植物,形成多级韧性空间,抵御和适应外界影响,实现自我恢复与再生。借助生态护坡、湿地、坑塘、植被,实现内外渗透,达到防洪、水量调蓄、雨洪管理与水体净化的目标(图5)。
  3、林地整合、生态缝合
  设计整合场地中被交通分割的生态基底,将生态片区与开放空间有机缝合。保留优势植被,补植乡土植物,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修复生态基底,形成滨水生态廊道,增加滨江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设计生境丰富的“水岸花溪”、“湿地花海”,突出郊野特色,强调自然教育,将府澴河滨江公园打造成长江新区起步区建设武汉市湿地花城的示范点(图6)。
  4、特色景观、新区标志
  运用自然、现代的设计手法,打造特色性、标志性、大尺度长江新区门户景观。规划亲水活动空间、保护利用桥下空间,形成自然野趣的休闲江滩。发挥滨水空间复合功能,服务全龄活动群体,打造“网红”景点,吸引游客,激发场地活力,带动片区发展(图7)。

三、设计理念
  1、总体规划设计理念——江河汇聚,十里景廊
  总体设计理念提炼独特的滨江区位,汲取自然的江滩风貌,在恢复市政建设对生态造成的影响的同时,以“江河汇聚,十里景廊”为形象定位,将江河文化融于整个场地,打造一幅野趣盎然的长江新区画卷。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构建有机生长的空间结构,链接内外水体、内外交通、内外场地。用景观手法,缝合被城市建设破坏的场地,重建场地生境,营造多元景观空间。根据场地特殊区位和生态基底,规划未来湾、生态湾和活力湾,以延续文化记忆、生态记忆和场所记忆(图8)。
  2、一期工程设计理念——未来湾、未来城市展台
  长江新区是湖北省政府规划的一个新区,位于武汉中北部的长江边上,是武汉的“未来之星”,是武汉建设美好未来的基础。一期工程所在区域为长江新区启动区,是连接长江新区与老城区的门户枢纽,规划定位为未来湾,衔接府河两岸。设计主题为未来城市的展示阳台,主打生态体验、自然教育以及滨水休闲。场地目标群体包括儿童游乐群体、青年运动群体、老年养生群体以及家庭亲子活动群体,强调全龄共享、功能融合(图9)。
  3、一期工程设计方案

四、设计策略
  场地位于城市远郊,为契合周边环境基底,设计采用大尺度、大色块、大线条手法,保留视野开阔的滨水岸线,创造具有荒野趣味的景观效果,打造生态自然的休闲江滩。同时呼应长江新区未来发展规划,强调场地和景观的未来感,为长江新区创造可持续发展空间。
大尺度
  大面积绿地结合散布的广场形成水岸空间,植被起到防冲固土、调蓄雨水、净化水质的作用,散布的广场则服务于全龄活动群体,实现江滩生态、休闲复合功能融合发展。同时,通过大尺度的植物搭配为滩地创造了吸引游客打卡的“网红点”,让游客感受到多样滨水休闲体验(图11、图12)。
大色块
  利用色彩独特的观赏植物,通过片植、列植塑造“花海”、“绿廊”,营造“一河一花廊”的景观意境,强化自然语境。阳光草阶中的油菜花花海金黄璀璨、堤顶路沿线的樱花纯净浪漫、绿道沿线的杨树林郁郁葱葱,不同的季节,府澴河滨江公园幻化出多种色彩,在长江新区画卷留下浓墨重彩(图13、图14、图15)。
大线条
  设计呼应未来湾的设计定位,用时尚有力的曲线体现现代感。顺应地形及交通网络构建需求,以大线条感的主园路形成场地骨架,同时保持出入口的通达性,用强有力的线条引导至核心节点,使得场地内外交通串联贯通。设置曲线流畅的步行、骑行道路网络,串联景观节点、亲水活动空间、桥下空间等,提供丰富舒适的游览体验。基于主园路营造由东至西的视觉通廊,同时将游客视线引向江边,呈现开阔舒朗的江景(图16、图17)。

五、景观功能分区
  沿滨水岸线,设置全龄共享板块、生态休闲板块以及活力运动板块,实现三区互动,突出形象展示、提升公共活力、服务生态休闲。
全龄共享板块
  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全龄共享,打造多元自由活动空间,供老人康养锻炼、青年社交休闲、儿童游乐以及家庭亲子活动,场地类型包括全龄活动广场、活动草坪等。同时,考虑到长江新区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人口和活动需求会不断增加。因此在活动草坪以及广场中预留空间,在未来进行进一步建设,成为专门的儿童活动区、老人康体区等,置入活动设施,不断优化服务。在为长江新区未来规划预留发展和持续更新空间的同时,降低了当下的建设维护成本(图18)。
生态休闲板块
  主打生态宜居和滨水休闲。乔灌草搭配的自然式植物种植方式,逐渐形成丰富稳定的植物群落,提升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积极应对季节性水淹问题,保障防洪安全的同时,提升江滩的生态环境。游客在其间游玩活动,通过视觉、嗅觉、听觉等丰富感官体验收获来自大自然的疗愈作用,为自然教育、生态科普创造了有益场所(图19、图20)。
活力运动板块
  沿开阔的疏林草坪设计规划骑行、步行并行绿道系统,贯通场地向远处延伸。选择靓丽的蓝色铺装,营造阳光动感的空间氛围,激发场地活力,鼓励康体运动。 水陆之间因为热容差形成的水陆风有助于人体体表散热,是十分舒适的运动环境,通过创造步行骑行空间,可以引导人们形成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增强体质,积极应对疾病患病风险,促进健康发展(图21)。

施工过程:


使用道具 举报

antjaaaaaa

积分:64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